《希特勒回來了!》(Look Who’s Back)在指鹿為馬的今日,我們需要認知的

以穿越(時空旅行)為題的電影,從來不缺;然而,沒有幾齣如《希特勒回來了!》(台譯:《吸得樂回來了!》),有一種當頭棒喝。

改編自Timur Vermes的同名小說,《希特勒回來了!》以當日自殺身亡的希特勒(Oliver Masucci),穿越時空,出現在今日的德國為開端。借著他的重臨,諷刺時局,對象從政黨、總理、媒體,以至民眾,無一倖免。

一如很多穿越題材的電影,片中有不少因時空交錯而來的笑料,不熟悉德國政治的人如我依舊看得開懷,尤是再次惡搞《希特拉的最後十二夜》(Downfall)的一段,戲院內更是笑聲不斷。然而,在嘲弄的背後,電影提出一個嚴肅的疑問──假若希特勒在今日出現,結果會不會有所不同?

不難想像,基於過往對歷史的認識,很多人立馬表態──「這沒有可能」。然而,電影三番四次提出挑戰,說明結果可能超乎預計。當希特勒在今日的德國,遇上剛被電視台解雇,急需翻身機會的紀錄片導演 Fabian(Fabian Busch)時,二人一拍即合,開始一連串的拍攝計劃──希特勒以「元首」的身分,走訪德國各地,與民眾討論生活、政治。

因著Fabian,形神皆似希特勒的希特勒,有機會登上電視,透過大眾傳媒進行全國講話,甚至透過社交平台宣揚他的信念。在節目上,因著出色的說話技巧,而且切中時弊,他一夜成名。觀眾對希特勒的出現,從起初的不安,漸漸被他的說話吸引,為他拍掌。

不會否認,在很多人眼中,現身的希特勒只是模仿演員;然而,撇除現實沒有穿越時空的可能,電影嘗試指出──眼前的他幽默,有魅力,有內涵,往往說中問題的要害,與歷史上那窮兇極惡、麻木不仁的大魔頭形象不同──他比所謂的政客更了解現況,更理解人民的痛苦,所以取得大眾的支持。這種呈現正是回答剛才那一道問題──若然希特勒再臨,歷史或者會再一次重現。

若然希特勒滿嘴歪理,群眾自然不會重蹈覆轍。但是,事實是,即或他信念不變,只是稍為轉換包裝,利用當時最流行的媒介,很多人還是再一次擁護他以至那個曾經讓人聞風喪膽的信念,有如希特勒自白,因為他(某些信念)從來都在民眾當中。換句話說,這些年來,很多人批評希特勒,粉碎納粹勢力,但群眾沒有從歷史中學習,研讀他崛起的原因,以及提防他的提倡──這些極權主義者,包括希特勒,從來都是一位具領袖魅力的演講家,所以當他們換一個形象(甚至如電影諷刺他以同一個形象)出現,民眾還是再一次舉手支持。

這是一種無知的危險。借著這個例子,電影提醒群眾,重點從來不是演講辭如何感動人心,而是隱藏在字裡行間的理念──因為有問題的講法,從來以糖衣包裝,唯有仔細察驗,才能看見魔鬼細節。假若只留意表面,往往被演說家欺哄,達至一個無法逆轉的地步。這是如此落地的提醒,不單對德國民眾,還有我們。

雖說《希特勒回來了!》在片裡,嘗試回應今日全球的種族排外政策,但電影所提出的質疑遠超於單一議題。這個世界或有很多人為了目的,不介意擱下尊嚴,說些沒有人相信醜話──這些我們自能分辨,正如日日在Faecbook裡嘲笑引用的「名人雋語」,個個都能舉一反三;但是,醜人背後有高手。有些人利用語言偽術,把黑說白──我們未必起初就能拆穿,直至他顯露狼子野心,但一切已經太遲。有如電影所說,當所有人陷入了他的魅力以後,發現真相的人,往往付出沉重的代價──這些罕見嗎?不。

不信,環看周圍,總能找到例子。而這正是在紛亂的社會,指鹿為馬的今日,需要留意的事實。

發表留言

在 WordPress.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

向上 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