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電影工業沒有未來?也談《狂舞派3》

判定「香港電影工業沒有未來」太容易,畢竟早在談香港電影之前,很多人已經判定香港沒有未來。

看完游學修的回應(上集下集),我想起黃修平。《狂舞派3》上映,評價兩極,但不能否認的是,黃修平很有心。他描述龍城被巨輪輾壓,藝術家在工廈掙扎求存,不論走入體制,還是繼續獨立,都是進退兩難。台上的大型布景板搖搖晃晃,似是預示什麼,鏡頭一轉,背景不再是台上,而是在推土機前,在泥濘中,要跳舞的,繼續跳舞 ── 那個結束的舞者,還不是什麼誰,而是年紀最小的劉皓嵐。

電影是三年前開拍的。經歷了反送中之後,很多人說香港早已回不去,而電影再談地產霸權,好像離開我們很遠,但那種被體制壓迫的感受,難以展現「個人」,或者是很多人這兩年的體會 ── 或者,起碼嘗試呈現那種掙扎。

黃修平在試當真的《狂舞派2》大叫,「不要放棄年輕人」,看似搞笑,但應該也是他的想法與行動。當很多人開戲,往往堆砌大卡士,環觀黃修平幾齣近作,卻起用了不少新臉孔 ── 《狂舞派》的顏卓靈、Babyjohn、lokman(Mirror 是N年後的事)、奶茶;《哪一天我們會飛》的游學修、蘇麗珊、吳肇軒、麥詠楠;《狂舞派3》的heyo、鍾雪、劉皓嵐。

這些人,在往後的日子,都繼續在不同領域發展。所以,談未來之前,其實還要談機會 ── 他們有沒有發揮的機會?有沒有被看見的機會?也要談希望 ── 有沒有條件讓他們繼續心存希望?有沒有可能推動其他人繼續發展、投資,甚至參與其他?

香港電影回不到八十年代是現實。當香港也回不到八十年代,那個充滿機遇與自由的市場,那為什麼還是拘泥於有沒有周潤發與周星馳?要問的是,不是「香港電影工業沒有未來」,而是香港電影工業要有未來的話,仍欠缺什麼?在這一刻有什麼可以做什麼?

發表留言

在 WordPress.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

向上 ↑